好啊/不要有 FOMO

讀完了 Wiwi 的兩篇文章(「好啊—該死」症候群 | 四種「好」人),我在想如何把這些關於「拒絕的藝術」的內容反著做,變成「令人無法拒絕的藝術」。

😇天使版 Link to heading

  1. 讓對方聽到你的邀約時心裡冒出「更!太棒了吧!當然好啊!」的聲音,至於如何辦到就看你了😉

寫不出來其他的了,好像如果對方內心不願意的話就換個人比較快也比較好 …

😈惡魔版 Link to heading

  1. 多結交朋友,這樣對方比較難拒絕你(參考討好型人格)1
  2. 強調「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多做多得」等價值觀,洗腦對方讓他比較難拒絕你(參考成就型人格)
  3. 強調「內向是不正常的」、「要來參加『填入你邀請對方參加的聚會/活動名』才是正常的,大家都這樣啊」等價值觀,或者更絕的,給對方看我寫的這篇文章然後曲解我的意思,用「這搞不好是你遇見一生僅有的大機運的最後機會」等等理由引起對方的 FOMO;如果是工作邀約就和對方說:「這是能讓你的職涯更上一層樓的大好機會」之類的,你也可以拿塔雷伯寫的關於「機會窗口」的文章給對方看然後賭對方看不懂(參考害怕錯過者)
  4. 利用推銷員(或是詐騙集團)的話術、無理取鬧、情勒等技巧逼迫對方接受你的條件(參考軟弱者)
  5. 故意把事情說得很簡單、成本很低
  6. 在活動的幾個月前就先獲得對方的「好啊!」,利用「規劃謬誤」讓對方更容易答應你然後脫不了身

我自己的經驗 Link to heading

我自己在有了這篇文章內寫到的想法後其實是很想要到處參加各種活動、聚會盡可能的多認識新朋友,深怕錯過「大好機會」的,每天都不和人接觸的生活一開始老實說讓我有點不安。但因為:

  1. 慣性使然:我原本並不是這樣的人,踏出這舒適圈太不舒服了,我的內心並不想出去
  2. 我也不知道要去參加什麼活動或聚會:因為我本來認識的人就不多,加上我都沒有接觸到社群媒體和演算法、我所在的同溫層不大且和我的現實生活有點遠,「參加各種活動和聚會」這隻箭發出去了還沒有靶接住它。

所以我最後並沒有成功。

現在回想起來我在這個情況下所做的嘗試最後或許比我像隻無頭蒼蠅亂竄的結果還要好。我不知道要如何在現實世界認識新朋友,所以我在這邊每天寫文章,也因此認識了很多值得魚雁往返的有趣的人,平均水準應該是比我到處參加社團迎新或暑訓能認識的人高多了。我還是試著踏出了舒適圈,我偶爾會鼓起勇氣向不認識的人搭話(真的很少,我一點都不擅長或是喜歡做這種事),雖然都要花很久的時間做心理準備,有時等我準備好人已不見蹤影,但成功之後的成就感其實是很甜美的,你也應該試試看,尤其是和異性2。除此之外我也成功的邀請了一些以前的同學出來見面,這對以前的我來說是從未實現且難以想像的。

開學後我參加了一些社團活動,除此之外也盡可能的認識班上的同學,這樣能認識的人當然是有上限的,但是不覺得如果我在這些人中挑出一小部份然後和他們成為好朋友所能帶來的可能效益也無可限量嗎?至於我之前擔心的機會窗口的問題可以用這個網站來彌補,某人雖然與我素未謀面,但是他看到了我的網站並且感興趣的話就會來找我 … 機會這不就上鉤了嗎?

開始架網站、產出對讀者有價值的內容、舒適的結交新朋友、不要勉強自己、人際關係重質不重量、偶爾做點令自己不舒服但是會很有成就感的小嘗試 … 機運就會來了!根本就不需要擔心!


  1. 但是要小心不要反過來被你結交的朋友利用 ↩︎

  2. 我從來沒成功過,光是和同性攀談就夠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