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和這個網站
最後更新:2025-08-13
我是誰(10 秒鐘) ? Link to heading
一個國中剛畢業的學生,住在台灣台北市北投區/台灣新北市蘆洲區。在這裡被叫做 tux24 。
接下來三年要在建國中學度過。
我喜歡玩遊戲、聽音樂,還有宅在家做各種研究,不過我發現我最近越來越沒耐心了,其實偶爾出門走走也不錯。
可惡,沒有什麼聽起來比較酷的頭銜嗎?1
我是誰(10 分鐘) ? Link to heading
2010年,我在台北出生,現在 15 歲了。
我對 2021 年前的自己印象不是那麼深刻,因為下一段發生的事件對我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2021 年看到了 wiwi 的這個影片(連結放的是文章),從此開始用 Linux 和其他自由軟體,開始努力的成為真.宅男。 之所以會開始寫這個 Blog,一開始是因為 wiwi 說了「台灣的科技 YouTuber 他都不喜歡」,加上 wiwi 和 Luke Smith 一直催我要架自己的網站,所以我就架了一個主旨是宣傳這個理念的 Blog,從 2023 年底、2024 年初那段時間開始寫作,結果…
我停更了一年。2
直到 2024(去年)年底,因為我在架設這個網站時想的名字 tux24 ,所以我又回來寫了這篇文章,緊接著再次斷更。藉口是「要考建中科學班太忙了」,我內心覺得雖然是很忙,但時間並非擠不出來,其實只是我懶得動腦寫作。
後來我沒有考上科學班,所以我直到會考結束、從法國(旅遊)回來後我才重新開始更新這個網站(當時是六月)。我改了網站的主題,從 lugo by Luke Smith 改成 Coder。讓網站更加易讀,我也用 Github Actions 成功打造了自動發布文章的工作流程。總算是可以開始寫作了。
不過我還是很懶,離日更的目標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關於我的一些關鍵字 Link to heading
我不擅長寫自我介紹,所以用這種片段的方式來讓你了解我:
還是學生、腦子裡想法很多、半個真.宅男、喜歡音樂和電子遊戲、容易分心 … 還有其他,我慢慢想。
這個網站的主旨 Link to heading
雖然說這其實是我的官網而非部落格,但我還是主要作為 Blog 使用,我做的其他東西只會以連結的形式出現在首頁。
這個網站在草創時期(2024 年初)本來是有主旨的,但 … 由於一些不是很眾所周知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不要斷更,另一方面是看了 wiwi.blog 之後想法改變了,於是在2024年底、2025年初,我取消了網站的「主旨」這個概念,詳見這篇文章。
所以你在這個網站可以看到什麼? Link to heading
目前只有我寫的文章和一些常駐頁面(請看右上角),內容多元,從我使用的標籤就看得出來:
AVAILABLE_TAGS=(
"🎵音樂" "🔬科學" "🖥️科技" "🎨美術" "📚️閱讀"
"🛟生活" "🐧我的事" "💭哲學" "🎥電影" "💦動畫"
"📝寫作" "🤔觀察" "🎮️遊戲" "🤪有趣" "⭐️重要"
"✈️旅遊" "💪健康"
)
欸?好像有幾個從來沒用過?
為什麼我要架這個網站 Link to heading
參考文章和影片:
在我身邊的幾乎每個人,都有社群媒體的帳號,我是例外。雖然這麼做我很開心、少了很多麻煩、資訊節食的很成功,但同時我也少了分享生活、自我宣傳的管道,這樣一來一個陌生人很難透過網路認識到我,所以我受到以上文章和影片的鼓舞,架了這個網站。
而且我未來有可能要在這邊幫自己業配🤫。
最後… Link to heading
我現在才要放我做的其他專案,以下是我的作品們:
目前還沒有😢
寫到這邊我覺得想認識我的人還是直接聯絡我好了🫠 Link to heading
我的自我介紹寫得有夠爛的,你直接找我聊天還差不多。
我的 Email: tux24xyz@protonmail.com
我的 Signal ID: @tux24.99
想和我線下見面的話直接寫一封信,或是用 Signal 傳訊息給我。
我知道台灣人用 LINE 的最多,所以也給你我的 LINE ID:@tux24xyz
但是因為我的 LINE 好友邀請充斥著一些莫名其妙的(詐騙)帳號(我的電話號碼早就洩露了),所以我不一定會發現你,比較建議的方式還是前兩種。
我接下來三年都在建國中學,所以你在上課時間跑到學校應該是找得到我的,你要在校門口等我放學 … 也行啦。
這段有獨立出去到 /contact
了喔 。